释义 |
三元 三元( sān yuán) ❶旧以夏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源出于道教。卢拱《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参见“三官”。 ❷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云笈七籤》卷五十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❸术数家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晋书·苻坚载记下》:“从上元人皇起,至中元,穷于下元,天地一变,尽三元而止。” ❹指日、月、星。《云笈七籤》卷十一:“上睹三元如连珠。”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日、月、星也。” ❺指三丹田。《周易参同契》卷下:“含养精神,通德三元。” ❻指精、气、神。《悟真篇》卷上董德宁注:“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 ❼夏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故称“三元”。颜师古《奉和正日临朝》诗:“七府璇衡始,三元宝历新。” ❽科举考试称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亦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沈受先《三元记·格天》:“玉帝敕旨,摘下文曲星君与冯商为子,连中三元,官封五世。” ❾指天、地、人,即三才。郑馀庆《享太庙乐章》:“三元告命,四极骏奔。”出处:语词卷 • S • sān • 三 三元 ⑴ 经诰的三个来源。《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三元生三宝君(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分治三清境(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分别为洞真、洞玄、洞神教主,传授三洞经典秘箓。 ⑵ 三种不同的物质。在天为日、月、星,在地为水、火、土,在人为精、气、神。 ⑶ 指人身之上、中、下三丹田。 ⑷ 指天、地、水三种元气。 ⑸ 指天、地、水三官。正月十五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水官为下元。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教义、道术 三元 科举时代指在科举三级考试中列首名者。唐又称“三头”,即州县解送居首者解头(解元)、礼部试登第居首者状头(状元)、制科博学宏词居首者敕头。宋指解试(乡试)第一名解元、省试(礼部试)第一名省元、殿试第一名状元。明、清指乡试、会试、殿试名列第一的解元、会元、状元。连中三元乃科场佳话,然为数甚少。据清人考证,唐以来,连中三元者仅十余人,如明代之商辂,清代之钱棨、陈继昌等。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三元 旧县名。在福建省西部。1940年设县。1956年同明溪县合并为三明县。1960年又析出设三明市。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福建省 • 旧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