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罗蒙诺索夫 |
释义 | 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 俄国科学家、文化教育活动家。曾在马堡大学苏哈列夫学校、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学习,1735年转入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1736—1741年留学德国。1741年回圣彼得堡科学院,任物理学副教授,后成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在科学上,发现物质和运动守恒定律等。强调学校的普通教育性和无等级性,要求造就知识渊博的一代青年,认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并授予勤勉学习的规则和方法。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并草拟最初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出组织结构设想。著有《修辞学》、《俄语文法》、《科学院附属中学章程》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 ,1711—1765) 俄国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奠基者,诗人。就读于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后留学德国马堡大学。1741年回国后一直在科学院工作。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坚持平民子弟亦可入学。提出物质与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反对把分析与综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对俄罗斯文学语言与诗歌曾进行研究与改革。主要著作有《关于冷与热原因的探讨》《论化学的效用》《物理化学精义导论》《俄语语法》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俄 国 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1711—1765) 俄国唯物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诗人。就读于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后留学德国。1741年回国后一直在科学院工作。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坚持平民子弟亦可入学,提出物质与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反对把分析与综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立起来,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所著《俄语语法》《论俄文诗律书》,探讨并改革俄罗斯文学语言与诗歌格律。写有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颂诗《攻克霍丁颂》,叙事长诗《彼得大帝》(未完成)等。主要著作有《论物体的固态与液态》、《关于冷与热原因的探讨》、《物理化学精义导论》、《论地层》 以及《俄国古代史》、《俄国简明编年史》等。 ![]()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俄 罗 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