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费雪 费雪 ❶罗纳德·费雪(RonaldAylmerFisher,1890—1962)。一译“费歇尔”。英国统计学家、演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数理统计奠基人。1909年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等,1912年毕业。1919年参加罗萨姆斯泰德试验站工作,致力于数理统计在农业科学和遗传学中的应用。1933年在伦敦大学教授优生学,1943年任剑桥大学遗传学教授。主要从事的研究有:(1)用数学方法确定样本分布的严格形式;(2)数据信息测量,压缩数据而不减少信息;(3)模型的参数估计等。论证了哥赛特的小样本理论,并在以下方面作出了贡献:(1)样本相关系数r的分配;(2)方差分析;(3)试验设计;(4)t检验;(5)随机化原则。其试验设计,将一切科学实验从某一个侧面进行“科学化”,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效率。著有《研究人员用统计方法》、《试验设计》、《对数理统计学的贡献》、《统计方法和科学推理》等。 ❷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867—1947)。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现象。发展货币数量说,提出交换方程式(MV+M'V'=PT。其中M代表一定时期社会的货币流通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支票、存款数量,V'代表支票、存款流通速度,P代表物价,T代表交易量),把一定时期一定社会进行的总交易,用数学公式表现。认为主观效用可以计量,利息产生于“人性不耐”、“时间偏好”,即人们宁愿现在获得收入而没耐心将来获得收入,或对现在财物的偏好,是发生利息的基础,由所谓“收获超过成本率”决定投资的选择,把预期及风险因素导入经济分析中,对凯恩斯及瑞典学派经济学说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著作有《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货币的购买力》、《利息理论》。出处:管理学卷 • 管理学史 • 人 物 费雪( EmilHermannFischer,1852—1919) 德国有机化学家。曾任埃尔兰根大学、符兹堡大学、柏林大学教授。1887年首先从二溴丙烯醛制得果糖,此后又合成甘露糖和葡萄糖,并于1891年推演出16种可能的醛糖构型。此外还确定了咖啡碱和可可碱的化学结构。1899年转向蛋白质化学的研究。成功制得一种含有18种氨基酸成分的多肽(1907)和首次合成出一种核苷酸(1914)。由于对生物化学及糖类和多肽合成工作所做出的贡献,为此获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著有《碳水化合物与酶的研究》《化学制剂指南》等。![](Images/dch/16_1487728095_318/pic/jpeg/rId790.jpeg) 费 雪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化 学 • 人 物 费雪( Irving Fisher,1867—1947) 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耶鲁大学教授,曾任美国经济学会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发展货币数量说,提出交换方程式即MV=PQ,说明在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交易总量Q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物价P。认为通货膨胀率加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强调预期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一对一的影响,被称为“费雪效应”。著有《价值与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货币的购买力》等。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