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出处:语词卷 • M • mín • 民
词条 | 民族 |
释义 | 民族 民族(mín zú) ❶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 ❷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出处:语词卷 • M • mín • 民 民族 ❶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等。同时有其他广泛用法,如中华民族等。在汉语中,古代文献对“民”和“族”这两个概念均有阐述,但将它们合成“民族”一词使用,则始于近代。“民族”一词的普遍使用,是同中国近代历史和民族民主革命相联系的。 ❷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必然产物,其要素则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时期已逐渐形成。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民族。随着社会进步,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各民族将融为一体。 出处:哲学卷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历史唯物主义 民族 人类社会共同体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古代国家的人民,其民族过程和国家归属往往处于变动状态,因此,古今中外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称谓。中文“民族”一词是中国“类族辨物”分类传统的固有名词之一,诸如南朝宋齐时期有“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南齐书·高逸传》)之说,又如唐代对“南蛮”有“上自太古、粤有民族”(《皮子文薮·忧赋》)之称,属于区分族别的用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出现以后,产生了现代民族(nation)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现代民族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产物,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为共同文化特点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0世纪初,中国人从日本引进现代民族观念时,赋予了中文“民族”对应英文nation的现代意义。这也使中文传统的“民族”一词有了两种含义:(1) 指体现为国家层面的民族,如中华民族;(2) 指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藏族等56个民族,其中人口规模相对于汉族为少的民族通常称为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的形成、发展、融合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民族在形成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消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出处:民族卷 • 民族理论 民族 人类社会共同体形式之一。人类经历了原始群、氏族、部落的变迁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为共同文化特点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属于历史范畴。基本要素包括语言、地域(聚居地)、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心理状态的同一性。其伴随着国家权力结构的出现而形成,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产物。作为人类共同体形式,民族将经历形成、发展、融合、消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线,是一个动态的和漫长的历史过程。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民族社会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