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B • bù • 不
词条 | 不义 |
释义 | 不义 不义(bù yì) 不合道义。如:不义之财。《国语·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也指不合乎道义的人或事。《吕氏春秋·荡兵》:“专任有功,以征不义。”《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处:语词卷 • B • bù • 不 不义 中国古代罪名之一。指侵犯长官和夫权等的行为。居“十恶”之九。《北齐律》始列入“重罪十条”,隋唐以后列入“十恶”之中。《唐律·名例·十恶》:“九曰不义。(注: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疏议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此条元非血属,本止以义相从,背义乖仁,故曰‘不义’。”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