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罗马
词条 | 斯巴达克起义 |
释义 | 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起义 欧洲古代社会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Spartacus,一译“斯巴达克斯”)本是色雷斯人,在作战中被俘,送入意大利加普亚城充当角斗士(角斗奴隶)。因不堪忍受奴隶的悲惨命运,公元前73年密谋起义。事泄,率同伴70余人逃至附近的维苏威山(火山尚未爆发)上。各地奴隶和贫民纷纷来归,队伍迅速扩大。连续打败罗马官军的进犯。起义军南移至塔林敦湾,再沿亚平宁半岛东部北上。沿途攻占城市和庄园,分享战利品,但禁止个人持有金银,也不侵犯小农。前72年元老院派两名执政官带兵跟踪,连吃败仗。起义军途经阿普利亚(Apulia,半岛东南部)时,以克利克苏(Crixus)为首的一支队伍分出;旋被消灭。斯巴达克所率主力(据说超过10万人)直抵意大利北部的穆提那城(Mutina,今摩德纳),似拟翻越阿尔卑斯山,各返家园(色雷斯、高卢等地)。未果,中途回军,击败两执政官,指向罗马城。罗马奴隶主惊恐,元老院授克拉苏以独裁官的权力,倾全力镇压起义者。斯巴达克未攻罗马(原因不明),将队伍带至半岛南端(墨西拿海峡);欲渡海去西西里未成。此时克拉苏从背后挖掘一道两端通海的大壕沟,企图切断起义军的后路。斯巴达克冲破敌人的封锁,无奈师旅疲惫已陷于困境。此时又有一支队伍分裂出去。前71年在阿普利亚境内发生决战,起义者终遭失败。斯巴达克及众多奴隶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灭亡。马克思和列宁对斯巴达克及其领导的起义,作过崇高的评价。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成为后世一些文艺作品歌咏的题材。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罗马 斯巴达克起义 古罗马共和国后期,角斗奴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夏,斯巴达克起事的密谋败露后,率70余名角斗奴在维苏威山起义,得到各地逃亡奴隶和失地农民响应。起义队伍迅即壮大,编有步兵、骑兵、投枪兵、辎重队等,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起义军采取避强击弱、各个击破战法,多次粉碎官军讨伐。前72年,起义军为粉碎官军围剿,转战南北各地,队伍一度扩大到12万人。同年,进抵意大利南部准备渡海前往西西里,未果。前71年春,在阿普利亚被官军包围,因师旅疲惫而战败,6万勇士战死,6 000名被俘起义者被钉死在通往罗马的大道两旁的十字架上。 出处:军事卷 • 世界战争 • 军事人物和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