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经济卷 • 经济史 • 外国经济史
词条 |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
释义 |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俄国沙皇政府于1906年底至1916年间所实行的土地改革。因初期由首相斯托雷平主持而得名。旨在取消村社土地所有制,培植富农阶级。主要内容:农民有权退出村社,把自己的份地变为私人财产,并可以自由买卖或抵押。1906—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户计有200万以上。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实施后,村社瓦解,富农地位加强,大多数农民则失去土地,变为无产者。 出处:经济卷 • 经济史 • 外国经济史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俄国首相斯托雷平于1906—1911年推行的土地改革。俄国一九○五年革命后,沙皇政府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发展农业资本主义、防止革命,从1906年起陆续颁布法律,准许农民退出村社,农民可以获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同时实行移民政策,将大批少地和无地农民迁往西伯利亚和中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村社土地制度,加速了农民的分化,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改革损害了多数贫困农民的利益,加剧了社会矛盾,也受到统治集团内保守势力的抵制。1911年9月斯托雷平遇刺身亡后,改革中止。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俄国近代史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沙皇政府于1906年底至1916年间所实行的土地改革。因初期由首相斯托雷平(Пëтр Аркадьевич Столыпин,1906—1911年在任)主持而得名。旨在取消村社土地所有制,培植富农阶级。主要内容为农民有权退出村社,把自己的份地变为私人财产,并可以自由买卖或抵押。1906—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户计有200万户以上。该改革致使村社瓦解,富农地位得到加强,大多数农民则失去土地,变为无产阶级。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俄罗斯苏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