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管理学卷 • 统 计 学 • 社会经济统计
词条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释义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亦称“宏观经济核算体系”。关于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通过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从数量上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依据。是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是国民经济全局性的核算,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调控和决策的基础。国际上存在两大核算体系:一是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一是计划经济国家采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不同。MPS强调物质生产概念,只把物质产品生产作为生产核算的基础;SNA采用全面生产的概念,包括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中国自1992年起从MPS向SNA平稳过渡,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9年对该试行方案进行了修订,2002年颁布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的规范性范本。 出处:管理学卷 • 统 计 学 • 社会经济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具有会计特点的宏观经济统计体系。由联合国统计署、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共体共同创立,反映整个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以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国民为核算主体,对本期(无论是否支付)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详细核算社会再生产中的各种实际流量、资金流量和存量,为分析和评估宏观经济运行,为生产、分配、使用的各种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涉及广泛的数据库。 出处:经济卷 • 统计学 • 经济统计学 • 国民经济核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