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马克思主义
释义
新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new-Marxism  亦称“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激进主义教育思潮。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概念解释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性质与职能,指出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作用不仅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再生产,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再生产。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前一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宣扬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的可能性,夸大学校教育对社会改革的作用。后一派代表人物鲍迪耶、鲍尔斯(Samuel Bowles,1939— )、金蒂斯(Herbert Gintis,1940— )、阿普尔等人强调社会结构对学校教育的制约作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制度使人的个性畸形发展,对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无能为力。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学说、流派、运动、事件
新马克思主义  20世纪20年代以来“重新解释”和“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和流派的统称。德国梅林(Franz Mehring,1846—1919)在1901年《新时代》杂志发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一文中首先使用该词。70年代在西方广泛使用。它发端于20年代,当时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一些共产党员想通过总结俄国革命胜利和本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西方国家情况而有别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自称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其创立标志是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和葛兰西在《新秩序》上撰写的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出各种流派,60年代得到较广泛传播并进入高潮,70年代以来转入低潮,但仍有相当影响。主要包括:(1)西方马克思主义,(2)1956年苏共20大以后在东欧各国出现的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国家正统理论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派别。其中有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波兰华沙学派、捷克斯洛伐克存在人类学派等。东西欧新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关系密切,但不是一个统一的具有共同理论体系的学派。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流派 术语 •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20世纪20年代以来“重新解释”和“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和流派的统称。德国梅林在1901年《新时代》杂志发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一文中首先使用该词。70年代在西方广泛使用。它发端于20年代,当时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有一些共产党员想通过总结俄国革命胜利和本国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西方国家情况而有别于列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自称既反对第二国际的新康德主义,又反对共产国际的“机械唯物主义”,要“重新发现”马克思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出各种流派,60年代得到较广泛传播并进入高潮,70年代以来转入低潮,但仍有相当影响。该思潮兴起的原因有:(1)一大批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还有许多自称是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的国家涌现。这迫使一些学者开始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思。(2)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反传统、反制度、反权威的激进社会运动,推动一批学者去研究各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3)一些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发现使一些研究者希望“重新发现”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西方马克思主义。(2)1956年苏共20大以后在东欧各国出现的不同于苏联和东欧国家正统理论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他们大都是该国“持不同政见者”,着重探索在公有制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主要论述实践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异化、民主和自由等问题,争取实现“具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具有共同理论体系的学派。其主要观点有:19世纪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不能用来分析现阶段的资本主义,它的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等已“过时”,被时代所“超越”;苏联等国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官方化”、“教条化”、“公式化”,使之“停滞”、“僵化”,形成“危机”;马克思主义应“开放”,同各种流派的现代西方哲学相结合,以此“补充”、“革新”马克思主义;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革命的真正目的是解放人性,马克思主义可归结为“人道主义哲学”;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已不是传统的工人阶级,而是激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和新工人阶级;革命的战略是先要争取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主导权,进行心理革命和文化革命。新马克思主义有相当多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当代世界出现的新问题的探索,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新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在于“非正统性”,要“发现”与“设计”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以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相抗衡;其区别在于前者还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从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 思想 理论 思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