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著 作
词条 | 知识与旨趣 |
释义 | 知识与旨趣 知识与旨趣 亦译《认识与兴趣》。德国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 )著。1968年出版。是作者对认识论观点的集中说明。1973年第2版时,作者收入1965年在法兰克福研究所以同一题目所作的就职演说,并加上长篇后记,对在西方杂志中引起的各种评论作了答复,也修改了他的某些看法。该书把认识分为先验与经验两部分:先验部分包括认识中的许多先验框架和旨趣结构,是科学理论和知识正确性的根据;经验部分是由前者形成的可能的知识。把先验旨趣结构分为三种,每种结构直接制约着一定类型的知识。技术认识旨趣是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技术控制,促使人们通过掌握技术、运用工具去支配自然界,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在这个领域中,人们是有目的的活动,即劳动使人的主观愿望在自然界得以实现。实践认识旨趣是人们为了共同生活而相互交往,促使人们去建立文化世界的相互了解。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解放认识旨趣是从意识形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旨趣,它通过对社会的批判,解除人们所受到的意识形态上的束缚,使人们不但克服自然界的阻碍,而且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使人与人的关系得到改善,因而认为以社会批判为主要内容的解放认识的旨趣是前两种认识旨趣的联结点。这种认识论观点与作者的社会批判理论及他的激进的改良主义(主张个性解放,争取思想、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结合在一起。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著 作 知识与旨趣 亦译《认识与兴趣》。德国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 1929— )著。1968年出版。是作者对认识论观点的集中说明。把认识分为先验与经验两部分:先验部分包括认识中的许多先验框架和旨趣结构,是科学理论和知识正确性的根据;经验部分是由前者形成的可能的知识。把先验旨趣结构分为技术认识旨趣、实践认识旨趣、解放认识旨趣三种,每种结构直接制约着一定类型的知识。这种认识论观点与作者的社会批判理论及他的“激进的改良主义”(主张个性解放,争取思想、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结合在一起。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著 作 • 德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