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法学卷 • 国际法 • 国际组织与条约
词条 | 石油输出国组织 |
释义 | 石油输出国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 简称“欧佩克”。发展中国家一些石油生产国为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剥削,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民族经济权益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60年9月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举行会议时决定成立。以后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蓬和厄瓜多尔(1992年退出)等陆续参加。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中,该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采取石油禁运等措施,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1975年1月,废除原油标价制,实行单一价格制。8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市场供过于求,该组织采取“限产保价”等措施。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 出处:法学卷 • 国际法 • 国际组织与条约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 “欧佩克”的全称。石油生产国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60年成立。该组织先后采取过石油禁运、单一价格制、限产保价等措施。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为致力于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实行了原油生产配额制。主要组织机构:(1) 欧佩克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奉行全体成员国一致原则。(2) 欧佩克理事会,负责管理欧佩克的日常事务。(3) 1961年在维也纳设立秘书处,负责行使该组织的行政性职能;秘书处内设有经济委员会,协助该组织把国际石油价格稳定在公平合理的水平上。2012年有成员国12个。总部设在维也纳。 出处:经济卷 • 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 • 国际经济关系 • 国际经济组织与机构 石油输出国组织 简称“欧佩克”。发展中国家一些石油生产国为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和剥削,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民族经济权益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60年9月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在巴格达举行会议时决定成立。后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蓬等陆续参加。长期以来,该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总部设在维也纳。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国际政治 • 国际政治体系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 简称“欧佩克”。发展中国家一些石油生产国为反对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自身经济权益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60年9月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会议时决定成立。在1973年10月中东战争中,该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采取石油禁运等措施,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1975年1月,废除原油标价制,实行单一价格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市场供过于求,该组织采取“限产保价”等措施。2006年11月成员国有11个: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5个创始成员。总部在奥地利维也纳。 出处:能源科学卷 • 总类 • 机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