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结构学派
释义
结构学派
结构学派  强调战略制定是转变过程的管理学派。起源于对以往的其他战略管理学派不同观点的综合、调和,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加拿大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1939— )及其《组织的结构》(1979年)、英国佩蒂格鲁(AndrewMarshallPettigrew,1944— )及其《企业转变的环境和行动》(1987年)、加拿大赫斯特(DavidK.Hurst)及其《危机和重生》(1995年)、米勒(DannyMiller)及其《伊卡罗斯的悖论》(1990年)和《重访结构》(1996年)。主要观点为:组织及其周围环境所处的状态即是结构;战略是组织对状态的选择,战略制定就是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过程;组织可以用某种稳定结构来描述,而稳定有时会被转变过程中断;战略管理的关键是维持稳定,定期研究转变的必要性,并在不摧毁组织的前提下管理好转变。
出处:管理学卷 • 管理学史 • 学 派
结构学派  企业战略管理学派之一。认为战略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持稳定,或者至少大多数时候是适应性的战略变化,但会周期性地认识到转变的需要,并能够在不破坏组织的前提下管理混乱的转变过程。相应的战略制定过程也就既可以是概念性的设计或者正规计划,又可以是系统分析或者领导的远见,还可以是共同学习或者竞争性的权术,集中表现在个人认识、集体社会化或者是简单地对环境的反应,但每一种都有自己存在的时间和自己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些战略形成的思想学派自身就代表了特别的结构。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坎德瓦拉、明茨博格(Henry Mintzberg,1939— )、米勒及其《“里卡洛斯”的悖论》(1990年)。
出处:经济卷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战略思想流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