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数 学 • 人物及著作
词条 | 格林 |
释义 | 格林 格林(George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数 学 • 人物及著作 格林(Thomas Hill Green ,1836—1882) 英国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张范畴与关系是理性的东西,它们所构成的世界是“绝对理性”或“绝对意识”的体现。认为个人意识是绝对意识的体现,因而“绝对意识”就是“绝对的我”或“无限的我”。在伦理学上,反对功利主义。宣扬自我实现论,即使“有限的我”跟“无限的我”合而为一。主要著作有《伦理学导言》《政治义务原则讲演集》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现代哲学 • 人 物 • 英 国 格林(Robert Greene,1558—1592) 英国作家、剧作家。曾在剑桥大学受教育,属于“大学才子派”。其作品有剧本、散文传奇故事等。在戏剧方面,以浪漫主义的、田园牧歌式的喜剧见长。代表作《詹姆士四世》描写了富有人情味的、接近普通人民的理想的君主形象,也表现了人民维护新兴王权、反对封建诸侯割据的活动。熟练运用无韵诗体,取得和谐、流畅的效果。他所描绘的少女形象,对莎士比亚浪漫喜剧中女主角的纯洁、天真、机智、可爱的特点有启发、示范作用。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外国戏剧 • 欧 洲 • 英 国 格林(Charles Buckman Goring,1870—1919) 亦译“戈林”、“歌林”。英国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190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02—1919年任帕克赫斯特等地监狱医官。相信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的理论,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称为犯罪素质的体质的犯罪倾向,并探讨这种素质与犯人家族、生理特点、环境、训练之间的相关性。为证明这一观点,在其他监狱医官和皮尔逊的协助下,随机抽取3000名男性犯人,完成一项狱中犯人人体测定的调查研究。发现因暴行而被监禁的犯人,其体格和体质较其他罪犯或一般人优良和健全。此类犯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有自杀或疯癫倾向、不可控制的性情及顽固不化的倾向;90%盗窃犯的平均身高和体重较其他罪犯及一般人差;盗窃犯存在明显的智力缺陷。并由此认为体格和智力方面的缺陷是与犯罪有关的两个主要因素。后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胡顿证明这一理论并不科学,但这种用生物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犯罪问题有一定的价值。主要著作有《英国犯罪人:统计学的研究》(1913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格林 即“格里姆”。 出处:语言学卷 • 语言学人物 格林(Thomas Hill Green,1836—1882) 英国政治思想家。新理想主义先驱,自由主义代表。牛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其代表性政治思想是对国家的理想建构,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的理念。认为国家是社会观念的最重要体现与实现,没有国家,就无所谓个人,因而个人无权反抗国家。国家的真正基础是意志——人们为了共同目的而行动符合理性的共同意志,必须默许服从国家。“自由不是仅仅摆脱了限制或强制的自由,不是恣意妄为而不顾后果的自由,也不是为某一个人或集团独享而剥夺别人的同等权利的自由。我们所珍视的自由,是全体共有的做有价值之事或享用有价值之物的一种积极的权力或能力,一种通过相互帮助和保证而人人得以行使的权力”。主要著述收入在《格林文集》中。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英 国 格林(Hans Grimm,1875—1959) 德国作家。曾去南非经商13年。回国后在慕尼黑大学和汉堡大学攻读社会科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炮兵部队服役。1933年参加由纳粹控制的德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名作为《南非小说集》。短篇小说集《通过沙漠的行程》描写南非人1914年入侵德属殖民地西南非的故事。日记体小说《杜阿拉的石油寻找者》描写一个德国战俘被法国人和非洲人折磨致死,煽动民族和种族仇恨。代表作长篇小说《没有生存空间的民族》为德国纳粹向外扩张侵略制造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写有自传体小说《回顾》《期望中的生活》《寻求与希望》,竭力为对外侵略辩护。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德 国 格林(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Грин,1880—1932) 苏联作家。早年在国内流浪,当过水手、渔夫、淘金工、铁匠和士兵等。因宣传革命,三次被流放。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红帆》《荒漠的心》,长篇小说《灿烂的世界》《金锚链》《踏浪女人》《穷途末路》等。其作品长于景色描写和心理刻画,富于幻想,优美动人,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俄 罗 斯 格林(Julien Green,1900—1998) 法国作家。父母是美国人。1918年参加法国军队。1919—192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学习文学。1922年定居法国。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西奈山》,描写一个美国家庭中母女为争夺产业而发生的悲剧。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阿德里安娜·默叙拉》《海怪》《幻觉者》《子夜》《莫伊拉》《每人都处于自己的黑夜》,主题均为宗教的召唤和肉欲的折磨,充满灵与肉的斗争。另有自传体小说《天亮前出发》《千条道路畅通》《远方土地》,以及《日记》16卷。1971年当选为法兰西语文学院院士。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法 国 格林(Robert Greene,1558—1592) 英国作家。毕业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后至伦敦开始文学创作。所作散文牧歌《潘多斯托》含有许多优美短诗,莎士比亚据以改编为《冬天的故事》。散文《不算太晚》和自传性作品《百万的忏悔换取的一先令的智慧》较具代表性。喜剧有《僧人培根和僧人邦格》和《詹姆斯四世》。其浪漫喜剧对莎士比亚颇有影响。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 英国小说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任记者、编辑。192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内心的人》,后专事写作。30年代起陆续发表惊险小说《斯坦布尔列车》《一支出卖的枪》和《密使》,宗教小说《布赖顿硬糖》《权力与荣耀》《问题的核心》和《爱情的结局》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表长篇小说《沉静的美国人》《我们在哈瓦那的人》等。还写有短篇小说集《二十一个故事》及游记、自传、剧本等。其作品多以弱者和失败者为主人公,常涉及暴力、犯罪、背叛和堕落,表现人类社会的卑劣和丑恶,藉以反映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寄予同情。作品题材多样,语言幽默、情节生动,善于借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具有现代节奏感。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格林(Henry Green,1905—1973) 英国小说家。本名亨利·文森特 ·约克(Henry Vincent Yorke)。毕业于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后入家族企业经商,陆续创作《盲》《生活》《参加聚会》《爱》《归》《结束》等9部长篇小说。另有自传《整理行囊》。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阶层的变化,笔调幽默,语言隽永。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英 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