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X • xiū • 修
词条 | 修齐治平 |
释义 | 修齐治平 修齐治平(xiū qí zhì pínɡ) 儒家用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合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儒家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所以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 出处:语词卷 • X • xiū • 修 修齐治平 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主张的简称。《礼记·大学》提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下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齐治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它把孝作为己、家、国和天下连接在一起的精神中枢,强调修身在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始和本的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九经(九项原则)和八个紧密相连的步骤。九经即: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匮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八个步骤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个人修养为基础的修齐治平理论有两种含义:一是从控制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出发,以达到强化封建统治的目的;一是告诫统治者要以身作则,推己及人,以实现天下太平的目的。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修齐治平 儒家用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合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儒家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所以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形成封建伦理政治哲学的整个体系。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