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派、组织、机构
词条 | 地论学派 |
释义 | 地论学派 地论学派 亦称“地论宗”。中国汉传佛教学派之一。以研习世亲《十地经论》而得名。原是对《华严经·十地品》所说菩萨修行十个阶位和教义作的解释,为解释世界和指导宗教修习提供新的说法。其学者被称为地论师。北魏侍中崔光首倡此论并使之成为北朝佛教之显学。曾形成地论师北道(相州北派)、地论师南道(相州南派)两派。南道诸师,在魏末即据有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僧官职位,所部僧尼,一度达到200余万。据唐玄奘说,由于佛籍翻译和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二道。”(《三藏法师传》七)唐道宣谓:“宠在道北,教牢宜四人;光在道南教凭范十人,故使洛下有南北二途、当现两说,自斯始也;四宗五宗亦从此起。”(《续高僧传·道宠传》)“当现二常”,指佛性论上的两种主张:“当常”指涅槃佛性当来可能存在,而非现在已有;“现常”谓佛性本来存在,故现下即有。四宗、五宗则是判教的两种主张。南道主“现常”、“四宗”说;北道主“当常”、“五宗”说。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派、组织、机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