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 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地下暗渠。一般顺地面坡度布置,包括竖井、暗渠两部分。竖井在开挖暗渠时用以定位、出土、通风,平时供检查维修用。暗渠分集水、输水两部分,前者深入含水层,收集地下水后通过输水部分引出地面与明渠相接。暗渠长的达10千米以上,断面一般宽0.50.8米、高1.4坎儿井示意图1.竖井 2.暗渠 3.含水层(水源) 4.明渠
1.7米。具有不需提水工具、流量稳定、减少蒸发损失和防风沙侵蚀等优点。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的哈密、吐鲁番等地,至今仍有2000条在使用;中亚、中东、北非一带也有此井。来源一说源于汉代关中井渠;一说源于波斯;一说创于新疆当地。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水文地质学
坎儿井 简称“坎井”、“坎”或“卡”。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进行自流灌溉的一种地下暗渠。一般顺地面坡度布置,包括竖井、暗渠两部分。竖井亦称“工作井”,在开挖暗渠时用以定位、进人、出土、通风,平时供检查维修用。暗渠分集水、输水两部分,前者深入含水层,收集地下水后通过输水部分引出地面与明渠相接。暗渠长的达10千米以上,断面一般宽0.5~0.8米、高1.4~1.7米。具有不需提水工具、流量稳定、减少蒸发损失和防风沙侵蚀等优点。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的吐鲁番、哈密等地,20世纪50年代全新疆有坎儿井1600多条,其中吐鲁番有500多条。中亚、中东、北非一带也有此井。来源一说源于汉代关中井渠;一说源于波斯;一说创于新疆当地。坎儿井示意图
1.竖井 2.暗渠 3.含水层(水源) 4.明渠
出处:建筑水利卷 • 水 利 • 水利史 • 工 程
坎儿井 荒漠地区的特殊灌溉系统,绿洲生命之源。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等地。创始于西汉。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蓄水池)等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 100多条,全长约5 000千米。在吐鲁番市亚尔乡亚尔村建有坎儿井乐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