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词条 | 三类境 |
释义 | 三类境 三类境 佛教法相宗教义名词。按“阿赖耶种子”和“唯识无境”的基本教理分认识对象为性境、独影境和带质境三种。据传为玄奘所说。所谓“性境”,指“诸真法体”,“色是真色,心是实心”,大体相当不依认识主体为转移的实境。所谓“独影境”,指“唯从见分”生,即认识主体独自变现的影像,完全依附于认识主体而没有自身独立的体用。所谓“带质境”,指所带“影像有实本质”,同时“亦从见分”生,既有一定的实体依据(本),又带有主观赋予的性质(情),而非物自体。概言之,“性境”指直觉的、不经语言概念过滤的对象;“独影境”指纯主观变现构画的对象;“带质境”则指由客体引发而带有主观性的对象。其目的在于说明一切现象,都是认识主体对象化的结果,其差别源于八识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此三类境的区分,丰富了瑜伽行学派的带相唯识学。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