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帝之城
释义
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De Civitate Dei  天主教译为《天主之城》。基督教拉丁教父奥古斯丁晚年完成的著作。约于公元413—426年成书。用拉丁文写成。共32卷,分上、下两部。论述两种城的意义:一为“上帝(天主)之城”,指天国,亦指基督教会;另一为“世人之城”,指人间(地国),即世俗国家。认为“世人之城”会逐步被“上帝之城”所取代。现世的“在地教会”则为上帝之城在地上的体现。此书目的是回答罗马贵族因410年哥特人攻陷罗马城而对基督教的指责。为基督教的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经籍、书文、报刊
上帝之城拉De Civitate Dei;英The City of God  书名。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约成书于公元413—426年间。共32卷,分上、下两部。以反驳异教者的非难开篇,阐述基督教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前10卷为上部,主要批驳异教者的各种指责和其他不符合基督教思想的学说和论点。后22卷为下部,论述“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的性质。前者追求善,以永生为皈依;后者迷恋现世享乐,是罪恶之源。教会是“上帝之城”在地上的体现,所追求的是至善、永生、天国。教会教育人们爱上帝,信仰永恒的本体,蔑视世俗生活,蔑视自己。教会是人走向天国的桥梁,是通向永生的必经之路,其地位高于世俗政权,世俗国家应接受教会领导。所述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会实现其国际神权政治以及与世俗国家争夺政治权力的理论基础。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论著、文献
上帝之城  书名。一译《上帝国》。奥古斯丁著。413年起撰写,426年完成,全书22卷。该书在中世纪欧洲流传甚广,其所阐释的历史观念,规定了欧洲中世纪史学的发展方向,也对后世西方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出处:世界历史卷 • 史 学 史 • 著作、刊物
上帝之城  亦译《上帝之国》《神国论》《天都论》。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用拉丁文写于公元413—425年间。提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国家或社会,一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之城,一种是世俗的世人之城。认为上帝之城高于世人之城,基督教会的权力高于世俗王权。该书是关于人类历史和社会的神学的阐释,它所提出的理论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神权统治的重要依据。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著 作
上帝之城  亦译《上帝之国》、《神国论》、《天都论》。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用拉丁文写于413—425年间。提出世界上存在着两种国家或社会,一种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之城,一种是世俗的世人之城。认为上帝之城高于世人之城,基督教会的权力高于世俗王权。该书所提出的理论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神权统治的重要依据。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著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