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词条 | 礼运 |
释义 | 礼运 礼运 《礼记》篇名。约为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郑玄注:“名曰‘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运,行也。即阐述礼义之行,天下因之以治。对儒家理想“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作了典型描述,而有“礼运大同”之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还提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治,是进入“大同”前的低级阶段,其特点是私有制度,因而必须“礼义以为纪”,并列举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谨于礼义的典型。“大同”、“小康”之论成为后世社会治理的思想资源,对后来思想家如洪秀全、孙中山等尤有影响。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礼运 《礼记》篇名。约为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名曰《礼运》者,以其记五帝三王相变易阴阳转旋之道”(郑玄)。其中对儒家理想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作了典型的描述,故有“礼运大同”之称。还提出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治,是进入“大同”之前的低级阶段。“大同”思想对后来思想家如洪秀全、孙中山等都有影响。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