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路线、政策
词条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释义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理论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由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中共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还很低,同时,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又极不平衡。在生产关系方面,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尚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还需要在完善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上层建筑方面,经济、文化方面的落后还限制着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工人阶级政党的干部和公务员队伍。这一阶段的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共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中共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路线、政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