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工作
词条 | 社会保障制度 |
释义 |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现代国家必须制定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制度。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2)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服务的社会性制度。(3)社会救助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4)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推行到全世界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公平性、普遍性、法制性和互济性。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分支 • 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和社会按一定的立法对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特殊困难和意外灾害提供保障的社会制度。具有稳定社会、公平分配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优抚制度以及社会慈善制度等。根据建立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不同,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体有四种模式:以德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保险型社会保障;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型社会保障;以苏联为代表的国家型社会保障;以智利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社会保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启了由国家型社会保障向保险型社会保障转变的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为核心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 出处:经济卷 • 社会保障 • 社会保障综合 • 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