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著 作
词条 | 社会分工论 |
释义 | 社会分工论 社会分工论 法国迪尔克姆著。1893年在巴黎出版。作者强调社会成员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交往受分工变化控制。提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概念,认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即传统社会。越是原始的社会越保持机械团结,个人盲目地服从集体道德的规定。有机团结的社会即近代分工制的社会。随着分工的发展和任务专门化的增长,社会各成员之间联系更加密切、相互依赖程度增强,有机团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度发达和专门化的社会劳动分工使社会成员有机团结得到固定。作者以两种形式的团结来说明社会生活中集体力量的重要性,并借助法律社会学论证社会控制的演化。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社 会 学 • 社会学史 • 著 作 社会分工论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的关于国家起源与国家结构的一种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天生的才能都是单一的,只适合从事某种特定的工作;而人的需要又是多样的。这就决定了人们之间必须分工互助。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结成人群或团体,也即国家。国家起源于分工互助,其结构也必然要依据社会分工。理想国必须按照人的本性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天性为理智,美德是智慧,人数最少,应当是统治者;第二等级,天性为意志,美德是勇敢,人数较少,应当是保卫者;第三等级,天性为欲望,美德是节制,人数最多,应当是生产者。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和谐一致,便可实现正义。这一理论对近代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连带主义等学说的形成都有影响作用。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 思想 理论 思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