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学
释义
社学
社学shè xué  三代的地方学校。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始设。制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制,教育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增加《御制大诰》、《大明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初令每乡置一所,社师择“文义通晓,行谊谨厚”者充补。中叶后,成为地主、士绅办“团练”、“御盗贼”之处。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人民利用它作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组织。
出处:语词卷 • S • shè • 社
社学  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学校。有官立、私立等多种形式,以进行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始设。元制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社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明承元制,令府、州、县皆设,教育8岁以上15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增加《御制大诰》、《大明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清初令每乡置一所,社师择“文义通晓,行谊谨厚”者充补,免其差徭,量给廪饩。清中叶后,成为地主、士绅办“团练”、“御盗贼”之处。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以之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组织。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社学  古代乡绅主持的教育场所。始于元代。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颁布立社令文,每五十家立一社,每社设立学校一所,选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闲时令子弟入学,先读《孝经》、《小学》,次及《大学》、《论语》、《孟子》等。二十五年,全国社学达二万四千余所。世祖以后,社制逐渐破坏,许多地方社学随之废弃。明初复兴。武洪八年(1370年)下令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大诰》及本朝律令。正统时,许社学学生补州县学生员。弘治十七年(1504年)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讲习冠、婚、丧、祭之礼,后久废不行。清代于每乡置一所,择文行优者充社师,免其差徭,量给廪饩。凡近乡子弟十二岁以上者令入学。中叶以后,逐渐成为举办地方团练之所。鸦片战争时,广东人民曾利用社学编练义勇,抗击英军,其中以升平、东平、南平、隆平等社学名声最著。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社学  社学始于元代,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明代各府、州、县皆立社学。清承明制,令大乡巨堡各置社学。社学或称书院、义学,原为“学人课艺”、“绅耆讲睦”之所,清中叶后成为地主士绅办“团练”、“御盗贼”之所。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曾利用它编练义勇,进行抗英斗争。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附近各乡社学参加了1842年火烧洋馆、1844年反对英国强租广州河南地区和1846年至1849年反对英人入城等斗争。其中又以昇平、东平、南平、隆平等社学最为著名。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机构、组织 • 组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