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过氧化效应
释义
过氧化效应
过氧化效应  由于过氧化物的存在,导致溴化氢与不对称烯烃加成反应的产物违反*马尔柯夫尼柯夫规则的效应。由美国化学家卡拉施(M.S.Kharasch)等于1933年发现。例如,丙烯与溴化氢的反应:
  一般认为,过氧化物易分解成游离基,并通过游离基的引发而使加成反应发生。过氧化物存在时,溴化氢与丙烯的加成反应历程可表示为: R O O R 过氧化物   R—O·+H∶Br  Br·+CH2═CHCH3
  2R—O·R—O—H+Br·
    BrCH2—CH—CH3+H∶Br
    Br·+CH2═CH—CH3BrCH2—CH—CH3BrCH2CH2CH3+Br·
    显然,上述反应的产物为CH3—CH2—CH2Br,是因为游离基CH3—CH—CH2Br比游离基
  BrCH2CH—CH3稳定。不对称烯烃与氯化氢和碘化氢的加成反应无此效应。这可解释为在一般条件下,过氧化物不能将氯化氢氧化为氯原子,而碘化氢虽可被氧化成碘原子,但不活泼的碘原子不足以与烯烃进行加成反应,结果生成了碘分子。该效应在游离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于制备许多高分子化合物。  …………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化  学 • 有机化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