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福建土楼
释义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俗称“生土楼”,亦称“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部的永定、武平、上杭及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县。共3000余座。形成于宋元时期,经明清及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延续至今。为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材料建成的建筑类型。可达五六层,供三代或四代人聚居。外墙厚1~2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福建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