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名词术语
词条 | 格式塔心理学 |
释义 |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格式塔”是德文“整体”(Gestall)一词的译音。该流派认为人的知觉整体不等于局部构成元素的总和,对于知觉的研究重点应当在于研究结构组织的法则,而不是研究感觉要素之间的联系。认为一切富有意味的知觉都具有一种结构图式,而在一个给定的、多个图式共存的视域中,只有一个图式在给定的瞬间可以感知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新维也纳学派的泽德尔迈尔和帕赫特(Otto Pächt,1902—1988)等学者最早将格式塔心理学运用到美术史研究。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1904—2007)的《艺术与视知觉》系统研究了与视觉艺术相关的知觉心理问题,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则在运用认知心理学进行美术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名词术语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亦译“完形心理学”。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其代表人物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和勒温。反对构造心理学将意识分解为各种元素,主张用格式塔(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为完整结构)的观点研究心理现象。认为结构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内部系统性整体结构决定其组成部分的性质。曾对知觉作了大量研究,阐明了知觉的许多重要特点,并将这种研究扩展到学习理论、思维过程等领域中。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学派、理论、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