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词条 | 曾国藩 |
释义 |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 清政治家、文学家。字涤生,原名子城,字伯涵,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授检讨。累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咸丰二年底(1853年初)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十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同治元年(1862年)授协办大学士。同治三年攻陷太平天国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回两江总督任。同治七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回任两江总督。后病卒于南京。工古文,拓桐城派之域,开湘乡派。亦工诗,宗法黄庭坚,兼取李商隐,对晚清宋诗派有较大影响。有《曾文正公全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清代作家 曾国藩(1811—1872)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从唐鉴、倭仁讲习理学。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囯,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囯。率兵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囯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1858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镇,被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会同常胜军、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创办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奏请派遣幼童留学美国。186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惩办民众,对外妥协,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 曾国藩(1811—1872) 晚清军事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1853年在湖南办团练,扩编为湘军。1855年在湖口、九江被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变,再陷武昌。1855年占九江,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攻三河,被歼灭。1860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浙江,会同“常胜军”、“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战败后任两江总督。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7年授武英殿大学士,次年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惩办民众,对外妥协,受舆论谴责,同年9月回任两江总督。1872年病死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人物 曾国藩(1811—1872)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从唐鉴(1778—1861)、倭仁(1804—1871)讲习理学。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囯,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旋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囯。1860年升两江总督,授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1862年(同治元年)为协办大学士,派李鸿章(1823—1901)到上海,左宗棠(1812—1885)入浙江,会同“常胜军”“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1824—1890)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次年奉命督办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后战败回两江总督任。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68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查办天津教案,惩办民众,对外妥协,受到舆论谴责,回任两江总督。后病死南京。清末理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护封建纲常名教,宣扬“礼治”,认为“舍礼无所谓政事”,也“无所谓道德”。认为“诚”为宇宙万物的主宰及其变化的根源。有《曾文正公全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