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词条 | 外八庙 |
释义 | 外八庙 外八庙 河北承德大型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在承德建离宫——避暑山庄,并在其东北丘陵地带建造十二座寺庙。其中八座由朝廷派驻喇嘛,又都在京师之外,通称“外八庙”。十二座寺庙,现存八座,即溥仁寺、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安远庙、普佑寺和普乐寺。这些寺庙都结合地形建造在山坡上。其建筑形式在汉族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藏族建筑的特点,反映了当时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其中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和溥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世界文化遗产。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圣地、名山、寺院等 • 寺 院 外八庙 河北承德大型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清康熙、乾隆年间(1662—1795),在承德建离宫——避暑山庄,并在其东北丘陵地带建造十二座寺庙。其中八座由朝廷派驻喇嘛,又都在京师之外,通称“外八庙”。十二座寺庙,现存八座,即溥仁寺、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安远庙、普佑寺和普乐寺。这些寺庙都结合地形建造在山坡上。其建筑形式在汉族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藏族建筑的特点,反映当时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其中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普乐寺和溥仁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外八庙 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东、北山麓。原有12座大型寺庙,均为清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1780)期间陆续建造。因其中8座庙有朝廷派驻喇嘛,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在避暑山庄东面,隔武烈河有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山庄东北有普宁寺、普佑寺、广缘寺;山庄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广安寺、罗汉堂。其中溥善寺、广缘寺、广安寺、罗汉堂已不存。外八庙雄伟壮观,寺庙建筑与园林巧妙结合,其势如云排星列,象征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庙内现存的碑刻和文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清代前期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表现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河北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