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
释义
中国
中国zhōnɡ ɡuó  ❶古时“中国”含义不一。或指京师为“中国”。《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或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又《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而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初时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后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晋书·宣帝纪》:“孟达于是连,潜图中国。”(“中国”指立国于黄河中下游的魏国)甚至把所统辖的地区,包括不属于黄河流域的地方,也全部称为“中国”。《史记·天官书》:“其后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始专指我国家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❸古地名。古代将印度分为东、南、西、北、中五部分,故恒河中游一带的中印度通常称为中国。见《法显传》。
出处:语词卷 • Z • zhōnɡ • 中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简称、别称
中国  ⑴ “中国”一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期,其含义随着时代与地域不同,有所区别与变化。最初中国指京师,即周天子所居的都城。后扩展到诸夏列国(为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诸国)。春秋时,指中原之国(亦称中原、中州、中华);到战国,随着疆域扩大和文化进步,吴、越、楚、秦、燕,也逐渐被认为是中国。战国后期,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国,都是中国。中国已成诸夏国家共同的国号和共有的专称。秦、汉统一后,随着新的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疆域的扩大,中国的地域范围也不断地变化。秦代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西汉较秦又有拓展,东扩至今朝鲜中部,西至巴尔喀什湖及葱岭以西,南至越南中北部,中国已代表秦、汉王朝的直接统治区。东汉以后,经历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分裂时期,同时存在着非汉族建立的国家与同期存在的汉族国家争夺中国名号。隋代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唐代是封建社会繁荣强盛时期,疆域又有拓展,中国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宋、辽、夏、金对峙时期,同为中国。明朝自称中国,中国作为明朝的代名词。鸦片战争后,中国作为国家或清朝的代名词。到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明确,中国的地域范围即指大清主权所达到的范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成为中华民国的正式简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简称中国。首都北京市。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和南海诸岛等岛屿为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分别建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总 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