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主体 • 政党及社会政治团体
词条 | 中国共产党 |
释义 |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1920年8月起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以及日本,先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31日,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党成立后发动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人民斗争的领导力量。1924年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以及党的幼稚和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右倾错误,大革命在敌人突然袭击下,于1927年7月遭到失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区的百余次武装起义,创建了红军和几十块苏区,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批判了红军指挥机关在军事上的战略错误,树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党内军内的正确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并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2年全党普遍进行整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的这场思想教育运动获得巨大成效。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抗战胜利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7年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因指导思想上发生严重失误,犯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等“左”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在1959年至1961年间发生严重困难。经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从1962年至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左”倾错误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继续发展。1966年5月在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错误进行了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1年9月随着林彪出逃摔死于蒙古温都尔汗,中国共产党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灾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1987年10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证中国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989年6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建立,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平稳过渡。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的重要讲话,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趋向成熟。同年10月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7年9月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作为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00年江泽民系统阐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大会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大会号召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奋斗。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主体 • 政党及社会政治团体 中国共产党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1920年8月起,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上海、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以及日本,先后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等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23始,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名代表在上海(后转嘉兴南湖)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章程,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确定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党成立后发动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人民斗争的领导力量。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决议。1924年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以及党的幼稚和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大革命在敌人突然袭击下,于1927年7月遭到失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区的百余次武装起义,创建了红军和几十块苏区,开始了土地革命战争。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批判了红军指挥机关在军事上的战略错误,树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党内、军内的正确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并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党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配合国民党军的正面战场,共同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2年全党普遍进行整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的这场思想教育运动获得巨大成效。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历史经验,提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抗战胜利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1949年10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7年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但因指导思想上发生严重失误,犯了反右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等“左”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在1959—1961年间发生严重困难。经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从1962—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左”倾错误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继续发展。1966年5月,在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这一错误进行了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1年9月随着林彪出逃摔死于蒙古温都尔汗,中国共产党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灾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1987年10月,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论证了中国社会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989年6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建立,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平稳过渡。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的重要讲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同年10月,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7年9月,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2012年11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社团、组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