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画
释义
中国画
中国画  简称“国画”。明末西洋画传入中国后,画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清初吴历《墨井画跋》、邹一桂《小山画谱》比较中西绘画的差异,虽无“中国画”之名,而已有“中国画”之实。清末民初正式出现“中国画学”之称,1918年1月陈独秀《美术革命——答吕澂》一文明确提出“中国画”一词。嗣后,“中国画”的概念由侧重区别于“西洋画”的文化特色,渐次演变为侧重区别于“西洋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特点,专指用毛笔、水墨画在绢纸尤其是生宣纸上的卷轴画,尤以文人写意画为典型,以“书画同源”的笔墨和“诗画一律”的意境为尚。迄今中国画的各种观念和技法创新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其作为专门画种的工具材料而展开的。东亚各国的传统绘画,如日本画、朝鲜画等,大多由中国画衍生而成,属同一画种体系。
出处:美术卷 • 绘画 • 名词术语
中国画  简称“国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以钩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人物画从战国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隋唐已有山水画、花鸟画,五代两宋臻于繁荣,水墨体随之盛行。文人画在宋已有发展,至元而大兴。在画风上,元代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继续发展,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和明清,还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基督教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通过笔墨来体现,因此绘画同诗文、书法、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墨、砚、纸和绢。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绘画 • 术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