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教材
词条 | 大学 |
释义 | 大学 大学 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的一篇,约为战国末或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但与《大戴礼记》中《曾子立事》等篇不类。郑玄注:“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构建了从修身到平天下的大学教育实现过程,将个人修养视为实现政治抱负的起点。还提出治人以修己(“修身”)为本,修己以慎独(“诚意”)为先。宋代从《礼记》中将其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始尊为儒家经典。朱熹以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认为知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并认为原文有错简而重行考定文字,分经一章,传十章,其中补写格物传一章,所阐述“致知”、“格物”含义,引发理学家长期论辩。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讲述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教材 大学 中国古代高等级学校。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大学”的记载。据《小屯南地甲骨》第六十七片卜辞,占问举行献俘祭祖典礼的地方,“大学”作为祭祀场所之一。有关西周大学,传世文献和西周青铜铭文中的记载更多,并有多种名称。《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清末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四二“成均”疏:“周大学之名,见此经者唯成均,见于《礼记》者则又有辟雍、上庠、东序(东序亦曰东胶)、瞽宗与成均为五学,皆大学也。……今通校诸经涉学制之文,知周制国中为小学,在王宫之左;南郊为五学,是为大学。辟雍即大学,在郊,与四学同处,殆无疑义。”清毛奇龄《学校问》认为,以为西周大学诸多名称都实有其学校,是东汉郑玄“不善解经”致误,实际情况是“有异名,无异学也”。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实也可称是具有大学性质的高等学府。自汉武帝以后历代设立的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等都属于官办大学,而书院的大部分也属大学性质。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学校 大学(university) 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分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古老的大学迄今还存在的有公元859年创立的摩洛哥非斯城的加鲁因大学,970年创立的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等。欧洲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较大的有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法国巴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19世纪初,德国的柏林大学开创大学的新模式。一般由多个不同科类的学院(或学部、系、培训与研究单位等)组成。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亦提供部分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及全日制专科教育。中国大学以本科为基本组成部分,有的设专修科和研究生机构。大学本科根据经济社会需要和学校性质分设若干专业,以几种相近的专业组合成系,有的再以几种相近的系组合成学院。招收高级中学及同等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医科及某些专业为五年或五年以上。并招收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进行研究生教育。近代国立大学的设立,始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京师大学堂。此后由政府、外国教会和私人陆续建立了一些大学。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各级各类教育 • 高等教育 大学 ❶即“太学”(449页)。 ❷清代的府、州、县学,依取进生员数额,分为大学、中学、小学,一般以府学为大学,初定入学名额为四十名,后屡有减增。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大学(alFiqh alAkbar) 伊斯兰教典籍。系哈乃斐教法学派创始人艾卜·哈尼法论述伊斯兰教义的大纲,在伊斯兰学界影响较大。哈乃斐派学者穆拉·阿里·嘎里(Mullā ‘Ali Qari,?—1001)专门为此书撰写一本注释。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伊德的汉译本。 出处:宗教卷 • 伊斯兰教 • 经籍、书文 • 中国译著、刊物 大学 儒家经典之一。为《礼记》中的一篇。宋程颢认为是孔子的遗书,朱熹认为是曾子及其门人所作,也有人认为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作品。程颢、程颐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使之独立成篇。朱熹在此基础上作成《大学章句》,并将《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书中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基本原则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治国之道。这是一套人治、伦理致治的完整体系,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大学 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的一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但与《大戴礼记》中《曾子立事》等篇不类。宋代从《礼记》中把它抽出,与《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讲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