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仙境、名山、宫观
词条 | 中岳庙 |
释义 | 中岳庙 中岳庙 道教宫观。在河南省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背靠黄盖峰,为五岳庙中保存较好的一座。最初名太室祠,汉武帝时扩建,北魏时改今名。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下令加工整饰,唐中叶定于今址。清乾隆年间重加整修,置道会司以掌全县道教事务。现存庙制基本保留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为河南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庙内有唐宋以来的古柏300余株,金属铸器和石刻碑碣百余座。以汉太室石阙、石人翁仲,北魏“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北宋铸“四大铁人”,明代“五岳真形之图碑”等文物最为著名。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仙境、名山、宫观 中岳庙 原称“太室祠”。位于河南郑州登封城东嵩山南麓黄盖峰下。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扩建,后几经迁徙、更名,至唐代中叶,庙址始定于现址。清乾隆年间奠定现存布局。中轴线上自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直至黄盖峰上的黄盖亭。庙前尚存汉代太室阙。庙内有历代碑碣百余座,其中有北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中岳嵩高灵庙之碑》、金承安五年(1200年)所刻金代中岳庙全貌《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中国建筑历史 中岳庙 在河南省登封市北嵩山黄盖峰下。原为“太室祠”,始建于秦。约在北魏时改今名。庙址屡有变迁,唐代中叶始定于现址。唐宋时期盛极一时,有“飞甍映日,杰阁联云”之称。现存为清代重修后的规模,为河南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从中华门起,经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到御书楼共十一进,长达1.3千米,面积10余万平方米。有楼、阁、宫、殿、台、廊、碑楼等建筑400余间。特别是中岳大殿,计45间,红墙黄瓦,气势雄伟。庙内有唐宋以来的古柏300余株,金属铸器和石刻碑碣百余座,尤以北魏的中岳嵩山高灵庙之碑最为驰名,是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庙前石翁仲刀法古拙,北宋铸造的四大铁人,气势雄伟,堪称汉代石刻艺术和宋代铸造艺术的佳作。为嵩山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河南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