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程颐
释义
程颐
程颐1033—1107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崇政殿说书,为哲宗师七年。反对王安石新政。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早年入太学受教于胡瑗,得赏识。后举进士不第而绝意于仕途。一生讲学达30余年,从学者众。其学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遗书》卷十五)。这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遗书》卷十八)。生活日用中存在着以纲常为内容的“天理”与“道”,从而强调“格物之理,不若察之于身,其得尤切”(《遗书》卷十七)。提出“随时变易,乃常道也”,肯定事物的运动,还提出“理必有对待”,承认事物的矛盾,并认为事物的矛盾为“生生之本”,是事物运动变化根源。但认为矛盾双方不能转化。提出“性即理”说,肯定人性的本源之善;主张“禀气为性”说,认为人有“贤”、“愚”之分,是由于“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愚者易受私欲引诱而至为恶弃“理”。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变化气质”,“去人欲,存天理”,进而达到“学为圣人”。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的修养、为学方法。“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即“只是严肃整齐”,“收敛此心”。认为“致知在格物”,“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格物即为“穷其理”(《遗书》卷二十五)。凡读书讲明义理、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应接事物而处其当,都是穷理。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去做,日积月累,自然能得。认为“理”非外铄,也强调内求,“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同上)。坚持认为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遗书》卷二十二下),为纲常名教辩护。与兄颢的学说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所编《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中。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程颐1033—1107  北宋理学家。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程颢之弟。皇祐时任太学学职。治平、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哲宗初以司马光等荐,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管勾西京国子监。为洛党首领。绍圣间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徽宗即位,移峡州。不久,复官返洛,致仕卒。与兄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颢为“大程”,颐为“小程”,合称“二程”。著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所编《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中。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程颐1033—1107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正叔,亦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1017—1073),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后入太学,受教于胡瑗(993—1059),得到胡瑗赏识,授以学职。官至崇政殿说书,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被贬官流放。晚年回洛阳讲学著述达30余年。心理学思想主要有:(1) 在形神关系上主张神决定形,即“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2) 主张理气二元论,“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理”。(3) 在知虑心理思想方面,肯定闻见之知来源于与外物的接触。重视思虑的作用。(4) 在情欲心理思想方面,肯定欲的存在,但应加以节制。(5) 在志意心理思想方面,强调志的作用。提倡“持志”、“养志”以免志为“气所胜”、“习所夺”。(6) 在智能心理思想方面,肯定“上志”与“下愚”属“才”不属“性”。智或愚均可在才的基础上发展变化。(7) 在性习心理方面,认为禀气不同决定人之善恶。“禀得至清之气者为圣人、禀得至浊之气者为恶人”。强调“习”或“积习”对气质改变的意义。主要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后人将其与程颢的著作合编入《二程全书》。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程颐1033—1107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讲学达三十余年。其学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遗书》卷十五)。这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遗书》卷十八),从而强调“格物之理,不若察之于身,其得尤切”(《遗书》卷十七),并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提出“随时变易,乃常道也”,肯定事物的运动,还提出“理必有对待”,承认事物的矛盾,并认为事物的矛盾为“生生之本”,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但认为矛盾双方不能转化。宣扬“气禀”说,认为人有“贤”“愚”之分,是由于“才禀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主张“去人欲,存天理”,认为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遗书》卷二十二下),为名教纲常辩护。他和兄颢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著作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所编《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中。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