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逼真性
释义
逼真性
逼真性  英国波普尔用语。指科学理论接近于真理的属性。科学理论愈接近事实,就愈具有逼真性。波普尔把真理视作科学的目的,因而提出将真理和内容结合起来的逼真性概念。陈述a的内容就是a的一切逻辑推断的类。如果a是真的,那么这个类只能由真陈述组成,因为由真前提只能得出真结论。但如果a是假的,那么它的内容既含有真的也有假的判断。这样,不管一个陈述是真的还是假的,它所陈述的可以有较多的真理或较少的真理,随它的内容有较大或较小数量的真陈述成分而定。人们把a的真逻辑推断的类叫做a的“真理内容”;把a的假推断的类叫做a的“假内容”,假定两个理论t1和t2的真理内容和假内容是可以比较的,那么当且仅当t2的真理内容而非假内容超过t1时,或者当且仅当t1的假内容而非真理内容超过t2时,人们才能说t2比t1更接近于真理或较符合于事实;t2就有较高程度的逼真性。又假定理论a的内容和真理内容都是原则上可度量的,那么人们能够给a的逼真性的测度Vs(a)下定义,即Vs(a)=Ctr(a)-CtF(a);在这里,Ctr(a)表示a的真理内容,CtF(a)表示a的假内容。逼真性概念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他们指出把理论的真理内容和假内容加以定量比较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现已证明,没有一对假的理论能够满足这个逼真性定义。按照这个定义,一个直觉上看来较接近真理的理论与另一个理论在逼真性程度上可以没有差别。逼真性的程度称为“逼真度”。
出处:哲学卷 • 科学技术哲学 • 术语 学说 • 科学哲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