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苏格拉底
释义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相传父亲为雕刻匠,母亲为助产婆。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工作。教学对象与地点无限定,常在各种场所同人谈论各种问题,以伦理问题为多。教学方法以产婆术(或称“苏格拉底方法”、“精神助产术”和“问答法”)著称。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提出“自知无知”的判断与“美德即知识”的伦理命题。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曾三次参战。公元前399年,被人控告犯有蛊惑青年与不信旧神之罪,被判处死刑。无著作传世,其言论和思想通过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作和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回忆苏格拉底》而流传。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相传父为雕刻匠,母为助产婆。经常在公共场所同人谈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被奴隶主民主派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逮捕,后在狱中处死。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体现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毕生致力于道德教育,寻求各种德性的普遍性意义,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宣称自己是知识的“助产士”,倡导精神“接生术”。提出归纳论证,注重一般定义的方法。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抵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作和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的《回忆苏格拉底》中。
苏格拉底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苏格拉底  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生于雅典。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主张“美德即知识”,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还主张专家治国论,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方法实行的民主。其一生未著述,言论和思想多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作和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前354)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  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相传父为雕刻匠,母为助产婆。经常在公共场所同人谈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被奴隶主民主派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逮捕,后在狱中处死。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体现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毕生致力于道德教育,寻求各种德性的普遍性意义,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宣称自己是知识的“助产士”,倡导精神“接生术”。提出归纳论证,注重一般定义的方法。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抵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作和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的《回忆苏格拉底》中。
苏格拉底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 • 人 物
苏格拉底Socratēs前469—前399  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生于雅典。父为雕刻匠,母为接生婆。早年继承父业。后来的生活则以辩论和讲学为主。教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问题,主张认识自己,承认自己的无知,认为只有神是全知全能的。无著作传世,其思想主要由他的两个学生记述流传下来。一个是柏拉图的《对话录》,一个是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前354)的《回忆录》。对心理学的影响有:(1) 关注对人类自身的研究。(2) 主张灵魂不灭论。(3) 追求事物的普遍意义。(4) 倡导和使用启发式的方法。对后来的教育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