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词条 | 道安 |
释义 | 道安 道安(314—385) 东晋、前秦时僧人、佛教学者、翻译家。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州西北)人。12岁出家受戒。师事佛图澄。后长期在襄阳传法注经。主张“本无”(即性空)之学,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至长安,在五重寺主持译场,著译甚多。对当时的佛教作出许多贡献,主要有:总结汉代以来流行的禅法与般若两系学说;整理新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弟子中著名的有慧远、慧持等。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道安(1907—1977) 中国佛教僧人。俗姓傅,湖南祁阳人。20岁出家,受具足戒。抗战期间曾组织僧侣救护队。1940年任广西佛教会理事长,发行《狮子吼》月刊。次第振兴月牙、栖霞、南山、开元等寺。1947年赴各地讲经,并出任南岳祝圣寺住持、佛学院院长、师范学院教授等职。1949年到香港。1953年入台,于汐止弥勒内院讲《俱舍论》。后主持静修佛学研究班,举办大专院校佛学讲座,兴建松山寺,办慈航中学,任善导寺住持,又任台湾“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学院教授等。1961年编印《狮子吼文库》,接办台湾印经处。多次出席世界佛教会议。1971年任日月潭玄奘寺住持,编纂《玄奘法藏》。著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经史》、《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中观史论及其哲学》等。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人 物 道安(314—385) 东晋、前秦时僧人。本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冀州西北)人。十二岁出家受戒后,师事佛图澄。后长期在襄阳传法注经。主张“本无”(即性空)之学,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太元四年(公元379年)至长安,在五重寺主持译场,著译甚多。对当时的佛教作出许多贡献,主要有:总结汉代以来流行的禅法与般若两系学说;整理新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张僧侣以“释”为姓,为后世所遵行。弟子中著名的有慧远、慧持等。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