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都督府
释义
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  官署名。大都督始置于三国时期,多因战争而临时设立。北齐天保九年(公元558年),济南王殷以太子监国,立大都督府,与尚书省分理众事。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成为地方高级军政机构。贞观二年(628年),去大字,分为上、中、下都督府。太极初,以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府,开元十七年(729年)又加潞州,共设五大都督府。宋承唐制,在兖、徐、陕、扬、杭、福诸州设大都督府,管理地方军政,置大都督,以亲王为之。元至顺元年(1330年)改都督府置,领左右钦察卫、龙翊卫等禁军,设大都督三员。另设有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元末,朱元璋改枢密院置,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为五军都督府。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兵制
大都督府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总诸路兵马,都护诸将。长官称令公或府主。天盛年间(1149—1169),府衙在灵州,设六正、六承旨、一刺史、六都案、六案头。设有转运司、租税院。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