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法学卷 • 法医学
词条 | 尸斑 |
释义 | 尸斑 尸斑 尸体现象之一。人死后,全身血液循环均停止,尸体血液依靠自身的重力,顺血管流向低下部位沉积,皮肤、内脏出现血液沉积,约1~3小时后,尸体低下部位皮肤显示出边缘不清的血液颜色斑块,即尸斑。尸斑颜色随血红蛋白的颜色不同而异:一氧化碳中毒死者呈樱红色;苯胺中毒死者呈灰蓝色;氰化物中毒死者呈鲜红色。尸斑可分为三期:(1) 坠积期(一期):尸斑由血管内沉积的血液所致,开始为点、条、块状,色较淡,经3~6小时后,逐渐融合成片,颜色加深,此期尸斑估计为死后1~12小时。特点是压迫褪色、换位转移和切开流血。(2) 扩散期(二期):血液向血管外扩散,周围组织受染,大多为片状,色浓。此期尸斑估计为死后12~24小时。特点是压迫稍褪色、变换尸位稍转移和切开缓慢流血。(3) 浸润期(三期):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血液扩散到血管外,浸润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减少,尸斑颜色暗紫。此期开始于死后24小时。随着尸体腐败,尸斑不明显。特点是压迫不褪色、变换尸位不转移和切开无血液流出,且组织暗紫红色。根据尸斑特点,可推断死亡时间,但实践中三期尸斑之间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并存在重叠情况,需注意鉴别。 出处:法学卷 • 法医学 尸斑 尸体现象之一。人死后约1~3小时,在尸体低下部位出现的色斑。颜色随血红蛋白的颜色不同而异:大多呈暗紫红色;一氧化碳中毒的死者呈樱红色;苯胺中毒的死者呈灰蓝色等。死者皮肤色素的深浅对尸斑的颜色也有影响,肤色浅则色鲜明,肤色深则色暗淡。 出处:医药科学卷 • 现代医学 • 军事医学与其他特种医学 • 法 医 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