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有块根。茎直立。叶片轮廓五角形,三全裂,侧裂片又两裂,各裂片再分裂,有粗锯齿。秋季开花,总状圆锥花序顶生,被卷曲细毛。花瓣两枚,无毛,拳卷。萼片呈花瓣状,青紫色,上方一片盔状。产于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花供观赏。有大毒。野生乌头的主根称“草乌”,“川乌”多系栽培品。主根入药,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心腹痛、寒疝、阴疽等。主要成分有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有抗炎、镇痛、强心、抗癌等作用。其侧根(子根)入药,称“附子”。![](Images/dch/16_1486965387_307/pic/jpg/bsehb54.jpg)
乌 头
1. 花 2. 果 3. 块根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植物部分 • 被子植物 • 双子叶植物
乌头(
Aconitumcarmichaeli)
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有块根。茎直立。叶片轮廓五角形,三全裂,侧裂片又两裂,各裂片再分裂,有粗锯齿。秋季开花,总状圆锥花序,被卷曲细毛。花瓣退化。萼片呈花瓣状,青紫色,上方一片盔状。产于中国中部和东部。花供观赏。栽培品的主根入药用,称“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心腹痛、寒疝、阴疽等。主要成分有乌头碱、次乌头碱、消旋去甲基乌药碱等,有抗炎、镇痛、强心、抗癌等作用;野生品种,称“草乌”,性能与川乌基本相同。![](Images/dch/16_1480471970_288/pic/jpeg/rId68.jpeg)
乌 头
1.花 2.果3.块根
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方 药 学 • 中草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