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非 洲 • 中 非
词条 | 乍得 |
释义 | 乍得 乍得(Tchad) 非洲中北部内陆国。与中非共和国、苏丹、利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为邻。面积128.4万平方千米。人口1250万(2013年)。部族众多,主要有萨拉人(占30%)、马萨人、图布人、巴吉尔米人、科托科人、柏柏尔人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和阿拉伯语。居民多信伊斯兰教、基督教或拜物教。首都恩贾梅纳。国土占据乍得盆地东半部。北、东、南三面有高地环绕,西部盆地底部地势平坦,海拔300~500米。乍得湖沿岸及博得莱洼地地势最低,分别为海拔281米和160米。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全国最高点库西山(Emi Koussi),海拔3415米。沙漠、半沙漠辽阔,仅南部沙里河谷地为热带草原。大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自南而北,由15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乍得湖为非洲中部内陆淡水湖,注入湖中的沙里河、洛贡河(Logone)沿岸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最重要农业区。以北多干河谷、草原广布,为放牧区。从公元9世纪起,境内先后形成部落王国。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侵入,1910年被并入法属赤道非洲,次年转入德国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被法国统治。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11日乍得共和国宣告独立。农牧业国家,约80%劳动力从事农牧业。沿湖平原及大部耕地种植粟、高粱等谷物。棉花为首要经济作物,产量居非洲前列;还产花生、甘蔗、烟草、阿拉伯树胶等。畜牧业重要,三分之二集中在中部,以定居放牧为主。乍得湖为重要淡水鱼产区。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食品和轧棉为主;商业、服务业发展较快。出口棉花、肉类、皮革、阿拉伯树胶等,进口燃料、车辆、食品、纺织品等。全境无铁路,交通主要靠公路。海外贸易主要经由喀麦隆、尼日利亚转运。 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非 洲 • 中 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