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平经
释义
太平经
太平经  道教最早的经籍。汉时先后流传三种《太平经》:西汉成帝时有齐人甘忠可的《天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末有于吉的《太平青领书》一百七十卷和张道陵的《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明《正统道藏》所收录的《太平经》仅残存五十七卷,另有唐人节录的《太平经钞》十卷以及《太平经圣君秘要》。《太平经》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等,主要是宣扬宗教和封建伦理观念,但也有一些篇章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剥削、反对统治阶级聚敛财物、主张自食其力和救穷周急等思想。对于民间宗教活动如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道陵的五斗米道等,曾发生过一定影响。此书似非一人一时之作。是研究东汉晚期社会情况和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收入《道藏》第73—115册。
出处:宗教卷 • 道教 • 经籍书文
太平经  道教早期经典。汉时先后流传三种《太平经》:西汉成帝时有齐人甘忠可的《天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末有于吉的《太平青领书》一百七十卷和张道陵的《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明《正统道藏》所收录的《太平经》仅残存的五十七卷、唐人节录的《太平经钞》十卷以及《太平经圣君秘要》。关于撰者传说不一,非一时一人所作,约成书于东汉中晚期。《太平经》汲取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及黄老、神仙、谶纬、方技等思想,内容庞杂,主要宗旨在于导致太平。为了追求太平,提出任用贤才,减省刑罚,沟通民意等一系列改良的主张。反对统治阶级聚敛财物,抨击富人残酷剥削穷人,主张自食其力和救穷周急,反映了农民的一些要求和愿望。并且概括出“一衰一盛,高下平也;盛而为君,衰即为民”的思想。是研究东汉晚期社会情况和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著作
太平经  道教最早的经籍。汉时先后流传三种《太平经》:西汉成帝时有齐人甘忠可的《天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末有于吉(?—约200)的《太平青领书》一百七十卷和张道陵(34—156)的《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明《正统道藏》所收录的《太平经》仅残存的五十七卷、唐人节录的《太平经钞》十卷以及《太平经圣君秘要》。《太平经》内容庞杂,言及天地、阴阳、五行、干支、灾异、鬼神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等,主要是宣扬宗教和封建伦理观念,但也有一些篇章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剥削,反对统治阶级聚敛财物,主张自食其力和救穷周急等思想。对于民间宗教活动如张角的太平道和张道陵的五斗米道等,曾发生过一定影响。此书似非一人一时之作。是研究东汉晚期社会情况和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之一。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著 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