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卿
释义
九卿
九卿jiǔ qīnɡ  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魏晋以后,设各部尚书,九卿仅专掌一部分事务,职务较轻。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
出处:语词卷 • J • jiǔ • 九
九卿  官名合称。始见于《尚书大传》。《汉书·百官公卿表》以《周官》之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为六卿,少师、少傅、少保为孤卿,合为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汉代又习惯将中央各高级行政机构长官并列为九卿,并非专指九种官职,故亦称“列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魏、晋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任较轻。北齐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遂成为九寺长官专称。隋、唐至宋相沿不改。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明一般以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的长官乃至堂上官为九卿,又称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为小九卿。清以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为大九卿,以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为小九卿。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九卿  古代中央各机关长官的总称。始自周制。《周礼·冬官·考工记》说:“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后世所指官名有所不同。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府为大府。魏晋南北朝以后,设尚书分主各部行政,九卿专掌一部分事务,职位较轻。明清有大小九卿之别。明之大九卿为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小九卿为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清代皇帝的谕旨中常以六部九卿并提,可见不把六部计算在九卿之内。九卿究竟指哪些官,说法不一致。其小九卿则指宗人府丞、詹事、太常寺卿、大仆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国子祭酒、顺天府尹、左右春坊庶子。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