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如:四乡;下乡。
❸处所;地方。《荀子·赋》:“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❹出生地;家乡。如:离乡;回乡。《礼记·儒行》:“君子之学也博,其行也乡。”孔颖达疏:“乡,所居之乡。” 另见xiǎnɡ,xiànɡ。
出处:语词卷 • X • xiānɡ • 乡
词条 | 乡 |
释义 | 乡 乡〔鄉〕(xiānɡ) ❶中国农村的基层行政区域。相传乡制始于周代,秦、汉时乡属于县,以后历代相沿。 ❷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如:四乡;下乡。 ❸处所;地方。《荀子·赋》:“天地易位,四时易乡。” ❹出生地;家乡。如:离乡;回乡。《礼记·儒行》:“君子之学也博,其行也乡。”孔颖达疏:“乡,所居之乡。” 另见xiǎnɡ,xiànɡ。 出处:语词卷 • X • xiānɡ • 乡 乡〔鄉〕(xiǎnɡ) ❶通“响(響)”。回声。《汉书·天文志六》:“犹景(影)之象形,乡之应声。”颜师古注:“乡,读曰响。” ❷通“享”、“飨”。享用。《汉书·文帝纪》:“专乡独美其福。”按《史记》作“享”,《资治通鉴》作“飨”。 另见xiānɡ,xiànɡ。 出处:语词卷 • X • xiǎnɡ • 乡 乡〔鄉〕(xiànɡ) 通“向(嚮)”。 ❶方向。《荀子·成相》:“武王怒,师牧野,纣卒易乡启乃下。”杨倞注:“易乡,回面也……启,微子名。下,降也。乡,读为向。” ❷面向;朝着。《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❸趋向。《国语·周语上》:“明利害之乡。” ❹窗户。《礼记·明堂位》:“刮楹达乡。”孔颖达疏:“刮,摩也;楹,柱也,以密石摩柱……每室四户八窗,窗户皆相对,以牖户通达,故曰达乡。” ❺过去;从前。《论语·颜渊》:“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另见xiānɡ,xiǎnɡ。 出处:语词卷 • X • xiànɡ • 乡 乡 行政区域名。在中国,指农村的基层行政区域。相传乡制始于周代,秦、汉时乡属于县,以后历代相沿。1958年中国农村成立人民公社后撤销,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恢复。据2014年底统计,中国共有11111个乡。 出处:法学卷 • 宪法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