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词条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释义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亦称“大革命”。1924—1927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1923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共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组织革命军队。1925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南征,肃清广东境内的军阀势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2月,共产党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当时军阀吴佩孚的军队约20万人,集中于湘鄂豫冀一带;军阀孙传芳的军队约20万人,盘踞赣闽皖浙苏一带。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分三路从广东出师,开始北伐。第一路3个军进攻湘、鄂,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先遣队,在汀泗桥、贺胜桥两役中,击溃吴佩孚主力,10月10日攻克武昌。第二路3个军进攻江西,11月占领南昌、九江,歼灭孙传芳的主力。第三路1个军向闽、浙进军,12月和1927年2月,先后占领两省。北伐中,共产党组织并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积极配合。1927年春,刘少奇等领导汉口、九江工人收回两地的英租界。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占领上海。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也迅猛发展。帝国主义看到北洋军阀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发展,就武力干涉,增兵上海,炮击南京。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不顾宋庆龄等左派的反对,勾结帝国主义,准备叛变革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中央占了统治地位,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对工农群众运动压制阻挠。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和汪精卫国民党集团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亦称“北伐战争”。1924—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1923年中国共产党确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共帮助下,孙中山于1924年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改组国民党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盟,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随后共同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组织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南征,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提出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6月国民党中央通过出师北伐案。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国民革命军8个军约10万人分三路进攻。第一路3个军进攻湘、鄂,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先遣队,在汀泗桥、贺胜桥两战役中击溃吴佩孚主力,10月10日攻克武昌。第二路3个军进攻江西,11月占领南昌、九江,歼灭孙传芳主力。第三路1个军向闽、浙进军,12月和1927年2月先后占领两省。北伐中,共产党还大力组织和发动工农群众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援,极大地促进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1927年春,刘少奇等领导工人收回汉口、九江两地英租界。陈独秀、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仅仅10个月,北伐战争已从珠江流域席卷到长江流域,打败了两大军阀,只剩下北方的奉系军阀。帝国主义眼看北洋军阀不能阻挡革命战争的发展,即进行武力干涉,增兵上海,炮轰南京,并在革命阵营内部寻找代理人。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不顾宋庆龄等左派的反对,勾结帝国主义,准备叛变。共产党内陈独秀受共产国际影响,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对工农群众运动进行压制,放弃了统一战线和军队的领导权。同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战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