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振铎
释义
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  中国作家、文学史家、美术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同年到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工作。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国立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致力学术研究,主编《文学季刊》、《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1945年后参与主编《文艺复兴》、《民主》周刊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等职。1958年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于中国版画史的研究有开创之功。
出处:美术卷 • 鉴藏、著述与报刊 • 人物 • 中国
郑振铎1898—1958  中国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同年到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工作。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致力学术研究,主编《文学季刊》、《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1945年后参与主编《文艺复兴》、《民主》等周刊。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副部长、文物局局长等职,并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注重民间文学的资料收集。曾作《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充分肯定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并译有《民俗学概论》、《民俗学浅说》,著作还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出处:民族卷 • 民俗学
郑振铎1898—1958  中国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生于浙江温州。1917年进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曾参加五四运动。1931年后历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兼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28年编写的《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最早向中国学术界全面介绍埃及、巴比伦、亚述和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等地田野考古发掘的著述。1956年,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1958年10月18日,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编著有《中国版画史图录》、《域外所藏古画集》、《韫辉斋所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等。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物一般 • 文博人物
郑振铎1898—1958  戏曲编辑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1920年与茅盾等创立文学研究会,又与欧阳予倩等组织“民众戏剧社”,1922年始致力于学术研究。长期担任北京、上海各大学教授,主编《小说月报》、《文学季刊》、《世界文库》等。1949年10月任新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一生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多种。对中国古典戏剧研究贡献亦多。编有《清人杂剧》一、二集,并为之作长篇序言,主编《古本戏曲丛刊》一至四集,还发现了明人藏元明杂剧集《脉望馆古今杂剧》等,均有很大影响。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中国戏曲 • 作家、演员 • 作家、理论家
郑振铎1898—1958  中国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等,福建长乐人。“五四”时期曾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同年到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工作。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致力学术研究,编辑《文学季刊》、《世界文库》。抗日战争期间留居上海,坚持进步文化工作。1945年后参与编辑《文艺复兴》、《民主》周刊等。1949年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1958年出访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著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现代文学 • 作家 作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