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词条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释义 |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亦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系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故名。1856年(清咸丰六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舰队。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联军25万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遣恭亲王奕留京议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同月奕与英、法代表分别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并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1月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侵略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近代史 • 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间中国军民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战争。1856年(清咸丰六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组成联军,12月攻陷广州。1858年5月,英法舰队在俄美支持下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赴天津谈判,6月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代表签订《天津条约》,11月又在上海签订了中英、中法、中美通商章程。沙俄趁机于5月间用武力迫签《中俄瑷珲条约》,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大片领土。1859年英、法、美借口换约又派军舰北上,6月突攻大沽炮台。清军奋勇抗击,重创英法侵略者。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扩大战争。8月英法联军2.5万人由北塘登陆,攻陷大沽,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八里桥击败清军后,直攻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治今河北承德),留恭亲王奕[alt]狁[/alt]媾和。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后奕[alt]狁[/alt]分别与英法代表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和批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外国的蛮横侵略与清统治者的妥协投降,使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和军事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