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四运动
释义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日、意等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中国政府向和会提出希望列强放弃在华特权、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和收回被日本夺取的原德国在山东的权利,遭到与会帝国主义国家拒绝,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中国在外交上失败的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下午,北京学生3 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会后举行游行示威,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遭到使馆巡捕的阻拦,转而冲向赵家楼胡同曹汝霖住宅,痛打正在该处的章宗祥(时任驻日公使),火烧曹汝霖(时任交通总长,曾参加与日本谈判“二十一条”)住宅。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30多名学生。北京学生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6月3日,政府竟查禁学运,大肆逮捕学生800余人,实行特别戒严,激起全国人民更大愤怒。5日,上海工人实行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全国150多个大中小城市相继卷入,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10日撤去曹汝霖、陆宗舆(时任龙阳铁矿督办,曾参加谈判签订“二十一条”)、章宗祥的职务。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事件 • 运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