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五官 五官( wǔ ɡuān) ❶殷时的官职。《礼记·曲礼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❷泛指百官。 ❸指五行之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❹分管天地幽明之官。《国语·楚语下》:“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谓之五官。” ❺人体的五种器官。《荀子·正名》:“五官簿之而不知。”杨倞注:“五官,耳、目、鼻、口、心也。” ❻中医学上亦称“苗窍”。指鼻、目、口(唇)、舌、耳五种器官。认为五官分属五脏。《灵枢·五阅五使》:“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说明与五脏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出处:语词卷 • W • wǔ • 五 五官 ❶指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的五种官职。《礼记·学记》孔颖达疏:“五官,金、木、水、火、土之官也。”木官司农,火官司马,土官司营,金官司徒,水官司寇。或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为天子五官,见《礼记·曲礼下》。 ❷泛指百官。 ❸西汉宫中女官,秩三百石。 ❹魏、晋时,领军将军与护军将军、太常等列卿、太子太傅与太子少傅二府,属官中均有五官。 ❺司历之官。唐代司天台(太史局)以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等分掌天文、历法、气象,并称“五官”。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后,其司天台官员均加五官之号,如五官挈壶正、五官监候、五官灵台郎等。后代亦沿用此称。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五官 亦称“苗窍”。鼻、目、口(唇)、舌、耳五种器官。认为五官分属五脏。《灵枢·五阅五使》:“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说明与五脏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出处:医药科学卷 • 中国传统医学 • 基础理论 • 藏象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