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词条 | 柏拉图 |
释义 |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学派创始人。出身雅典贵族。曾三次赴叙拉古城邦活动,试图实现其理想的政治,均失败而归。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Academy),收徒讲学。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为理念论。在自然观和认识论方面提出宇宙生成说和回忆说。在伦理观和社会政治观上,阐发了四主德理论,提出等级分明的理想国制度与“哲学王”的思想。在教育上,主张教育应由国家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所提出的“四艺”与智者派提出的“三艺”后合并为“七艺”,构成西欧近代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体系。著有《理想国》、《法律篇》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柏拉图(Plato,约前427—约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在雅典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在此讲学直至逝世。提出国家经济起源说:个人不能自给以满足其欲望,须以其所长从事交换。认为分工是符合理性的自然现象,交换与货币流通是产生分工的原因。强调有用之物是财富,无用之物不是财富。坚决反对高利贷,禁止抵押放债和放债取息。著有《理想国》、《法律篇》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柏拉图(Platon ,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派的创始人。原姓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苏格拉底的弟子,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生于雅典。曾三次去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邦活动,试图影响该邦僭主狄奥尼修斯父子,实现他所理想的政治,均失败而归。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逐步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中心是理念论。他在自然观、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宇宙生成说和回忆说;在辩证法方面阐述了他的概念辩证法;在伦理观和社会政治观上,系统地阐发了四主德的理论,提出了等级森严的理想国制度与“哲学王”的思想。在美学上,认为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对不能为艺术所表现;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摹仿”现实事物的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在教育上,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他在学园中的讲稿虽未留传下来,但他的对话却被全部保存。西方研究者对这些对话的真实性和创作时间曾作过许多考证,比较确定的大致有二十八篇。 ![]()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柏拉图 古希腊哲学家、政治法律思想家。出身于雅典贵族世家,20岁时拜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为师。公元前399年在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法庭处死后,先后到埃及、小亚细亚、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等地旅游。前387年返回雅典,开办学园,从事讲学、著书立说。政治法律思想以其哲学上的理念论为基础。早期极力主张由哲学家作国王的统治是理想的政体,即贤人之治的人治思想,轻视法治。晚年则从人治主义转向法治,但仍坚持哲学王的统治是最好的治国方案,法治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次一等的治国方案。柏拉图著述多达四十余种,与政治法律思想有关的是《国家篇》(亦译《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柏拉图(Platon ,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派的创始人。原姓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苏格拉底的弟子,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生于雅典。曾三次去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邦活动,试图影响该邦僭主狄奥尼修斯父子,实现他所理想的政治,均失败而归。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逐步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中心是理念论。他在自然观、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宇宙生成说和回忆说;在辩证法方面阐述了他的概念辩证法;在伦理观和社会政治观上,系统地阐发了四主德的理论,提出了等级森严的理想国制度与“哲学王”的思想。在美学上,认为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对不能为艺术所表现;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摹仿”现实事物的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在教育上,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他在学园中的讲稿虽未留传下来,但他的对话却被全部保存。西方研究者对这些对话的真实性和创作时间曾作过许多考证,比较确定的大致有二十八篇。 ![]()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古希腊罗马哲学 • 人 物 柏拉图(Plato,约前427—约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生于雅典。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阿卡德米体育馆附近设立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1) 在心身关系上主张二元论,认为人性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身体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灵魂中存在的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2) 对知识来源问题的解释,主张人类的知识不是靠经验学习的,而是将灵魂中既有的知识回忆出来。把这一过程称为记忆恢复。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心理学家,几乎无一不受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响。而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同样来自柏拉图将灵魂分为情欲、意志、理智三个层次的启发。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 古希腊政治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柏拉图派的创始人。原姓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生于雅典。曾三次去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邦活动,试图影响该邦僭主狄奥尼修斯父子,实现他所理想的奴隶主贵族政治,均失败而归。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逐步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中心是理念论。在很多领域都做出了一系列建树。在伦理观和社会政治观上,系统地阐发了四主德的理论,提出了等级森严的理想国制度与“哲学王”的思想。认为“知识即美德”,政治以美德为归宿,哲学家与统治者的结合是实现政治理想的最佳途径。被誉为“专家治国”思想的鼻祖。在教育上,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主要培养统治者。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政治哲学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法律篇》、《政治家》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 古希腊、罗马 柏拉图(Plato或Platōn,前427—前347)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学派的创始人。本姓阿里斯托克勒斯(Aristocles)。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生于雅典。曾三次去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城邦活动,试图影响该邦僭主狄奥尼修斯父子,实现他的奴隶主贵族政治理想,均失败而归。公元前387年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逐步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其中心是理念论。他在自然观、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宇宙生成说和回忆说;在辩证法方面阐述了他的概念辩证法;在伦理观和社会政治观上,系统地阐发了四主德理论,提出了等级森严的理想国制度与“哲学王”思想。在美学上,认为美是真也是善,纯粹的美是理念,绝对不能为艺术所表现;现实事物是理念的“摹本”,“模仿”现实事物的艺术作品是“摹本的摹本”。在教育上,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主要是培养统治者。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传世的哲学家。他在学园中的讲稿虽未留传下来,但他的对话却被全部保存。西方研究者对这些对话的真实性和创作时间曾作过许多考证,比较确定的大致有30余篇。 ![]()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希 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